乐彩彩票welcome大厅

原网站入口 | OA系统

宋代修史制度

发布时间:2024-01-30

|

来源:省社科联

浏览:

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。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:“华夏民族之文化,历数千载之演进,造极于赵宋之世。”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,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,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,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。让我们跟着《夜听宋韵》,回眸两宋文明,品味文化精髓。

历史是文化的传承,是人类文明的轨迹。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修史工作,留下了《春秋》《史记》等一系列著名的史书,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著作都是私家修史而成。难道古人都是私家修史吗?

根据唐朝刘知几所著《史通·史官建置》记载:“齐、梁二代又置修史学士,陈氏因循,无所变革。”从南北朝时期开始,国家任命官员专门负责编写史书。官修史书的制度直到唐朝才被正式确立。贞观三年(公元629年),唐太宗李世民设史馆、选任史官、由宰相监修,初建了国家统一组织编撰历史的体系。这个体系随着唐末的天下藩镇割据遭到了巨大的破坏,到了宋代建立,宋太祖赵匡胤在唐朝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国家修史的制度,设立国史院专门负责编纂历史,还进行了类目细分;修史机构也更加多元,有实录院、日历所、起居院、会要局、玉牒所等。这些机构分工明确、各司其职,修史工作更加有序和规范,极大提高了修史的质量和效率,比如实录院负责修撰前朝历史、起居院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举止,留下了种类多样、内容丰富翔实的历史记录。

北宋著名的“宋四大书”《太平御览》《太平广记》《册府元龟》《文苑英华》,就是统治者希望通过追索前朝历史、探索兴亡治乱之道、指导当下统治而组织编撰的书籍。这些书籍的编撰大大激发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对历史的关注和热爱,涌现出无数在修史编撰上有所作为的人才。一代文宗欧阳修就是其中之一,他负责完成了唐朝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《新五代史》。

北宋中期还诞生了一部个人色彩非常浓重的史学巨著:《资治通鉴》。司马光主持编纂的《资治通鉴》,全书共294卷,约300万字,记述了自周威烈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共1362年的历史。宋神宗认为此书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,故赐名《资治通鉴》。司马光的一生历经各种波澜,但他一直坚持编写此书,哪怕赋闲在家也笔耕不辍,最终完成了这部编年体通史。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作品之一,全书史料浩瀚、洞察深邃、文学价值卓越。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,更以其深刻的启示和教益,成为了历代统治者和文人墨客的必读之作。

《资治通鉴》的诞生再次掀起了宋人对修撰当代史的巨大热情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本分别是李焘的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、徐梦莘的《三朝北盟会编》和李心传的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。这些修史的大家用毕生精力搜集资料、撰写史书,付出了巨大的心血,形成了丰硕的成果。尤其是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,为我们了解南宋时期的杭州提供了很好的史料补益。

遗憾的是,宋代官方所修史书在两宋末年,两度为金军、元军劫掠焚毁。今天,我们只能看到辑自《永乐大典》的《宋会要辑稿》、《太宗实录》(残本)及元人所修的《宋史》。在时代更迭、政体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,史书的客观性与严谨度都有所欠缺,但是宋代开启了国家与文人共同修史的模式,在修史机构建设、修史主体丰富与官史体裁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。现存的宋代史籍名著,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和修史工作都有极大的帮助。

(杭州上城区社科联 供稿)